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( 以下简称“ 集团 ”) 深入贯彻落实 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提高大豆油料自 给率的决策部署 , 坚持稳面积、提单产双轮驱动 , 通过实施农垦粮 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, 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及模 式 ,持续推动“ 五良 ”融合发展 , 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显著成 效 。2024 年大豆大面积实收最高亩产达 634.2 斤 ; 平均亩产由 2019 年的 305 斤提高到 2024 年的 360 多斤 ,增长 18% 以上 。
一、典型拉动 ,完善点线面结合的增产途径
(一)打造高产样板
夯实高产基础 , 从秋整地开始高起点谋划 , 坚持秋整地、秋起 垄 ,提高抗灾能力 。按照一地号、一品种、一技术的原则 , 从耕种管 收、肥水种药、人车技物等方面系统考虑 , 确保高产高效 。 打造高 产典型 , 以“ 三级指挥田 ”为载体 , 分别打造大豆百亩攻关 田、千亩 示范方、万亩高产片 400 个、70 个、20 个 , 推进整建制高产示范场30 个 ; 因地制宜开展高产攻关 ,集成应用 20 项实用技术 , 总结适应 性强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高产稳产模式 。做好经验推广 , 结合大豆 生长各阶段的长势和产量构成 , 围绕品种、技术、农时等全要素进 行对比分析 , 找出不足、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措施 , 形成大豆高产技 术模式图 。
( 二 )推进标准引领
在标准制定上 , 推广高产经验 , 完善全环节、全流程的标准体 系 ,并将标准转化为简便易懂的生产模式图、操作明白纸和技术操 作手册 ,便于农业管理人员和种植户拿来就用 。 在标准落实上 ,依 托集团“ 四级 ”标准管理架构 , 严格把控所有农事活动 , 做到农时 把控最佳、农艺措施科学、田间作业达标、环节衔接到位 。 在标准 检查上 ,发挥“ 四级 ”监督体系职责 , 以常规检查、抽查和集中大评 比为抓手 , 明确奖罚 ,确保实现“ 四个一样 ”, 将增产潜力转化为现 实增量 ,将示范攻关转化为大田实产。
(三)加强宣传引导
营造良好氛围 , 制定印发大面积单产提升、标准化大提升、单 产提升劳动竞赛等文件 , 营造“ 逐级抓落实、人人创高产、处处有竞 争 ”的良好氛围 。加强交流学习 ,集团各级共组织各类农业现场会 475 次 ,参会人数 2.5 万人次 ; 集中培训、现场观摩 143 次、7589 人 次 ,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。 强化验收考核 ,将高产攻关 工 作 作为农业评优以及来年项 目分配的重要依据 , 纳入全年现代化大农业考核 ,有效激发了各级抓单产提升的积极性。
二、创新驱动 ,提升研推用的持续增产路径
(一)提升园区带动能力
建强科技园区 ,集团建有科技园 区 105 个、总面积 43830 亩 ,其 中国家级科技园 区 1 个、省级科技园 区 3 个 ;延伸建设科技示范带 241 条、长达 3540 公里 , 形成了“ 科技园 区-科技示范带-标准田 ” 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 。 配优园 区设施 , 配备耕整播栽等设施 设备 , 配备农业科技人员 665 人 ,年平均开展新品种试验任务 1000 余项、新技术试验任务 1500 余项 。保证经费需求 , 采用自有资金、 科技合作、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 ,年均投入达 1.1 亿元 , 为试验、示 范、科技服务等提供重要保障。
( 二 )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
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, 集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11 家 , 建有科技 创新平台 39 个 , 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402 项 , 审定大豆品种 107 个 ,发明专利 773 项 ,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9 项 。 聚 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,承担了“ 东北北部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设计 与培育 ”等多项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计划任务 。 垦丰种 业育种创新水平向智能设计“4.0 阶段 ”迈进 , 形成了年参试品种 300 余个 ,年审定品种 20 余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。 加快熟化示范普 及 ,推广龙垦 3092 等新品种 25 个 , 推广大豆微生物根瘤菌剂喷 施、高环播垄作等新技术 100 项 ; 累计开展各类科技培训 3000 余期 ,辐射 5 万余人次 ;发放技术资料超 15 万份 。
(三)智慧农业助力增产
高起点谋划 ,在规模化、机械化的基础上 , 聚焦生产、管理、服 务三大应用场景 , 推进以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农 业发展 ,先后启动建设数字农场试点 30 个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11 个 。 高效率推进 , 自主开发“ 作物分布图 ”“ 土壤肥力图 ”等分析决 策系统 44 个、农机自动驾驶设备配置率达 40% ,7 万余台套农机 加装北斗导航系统 ,智能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。 高质量发展 , 集成开 发农业综合管理平台 , 涵盖农业资源管理、生产管理、经营管理 三 大类共 10 套系统 , 集成土地托管等“ 一站式 ”农事服务功能 , 平台 注册用户 59 万人 , 采集 2024 年播种、插秧等农事环节作业数据 322 万条 ,农机调度作业面积累计完成 2708.8 万亩次 。
三、一体推动 ,优化“ 五良”融合的高效模式
(一)坚持良 田 良机结合
在良田产能提升上 ,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 2918 万亩 。 采取 工 程、生物、农艺 20 项技术措施 ,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 2017 年的 44.6 g/kg 提高到 2021 年的 45.9 g/kg,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。2022 — 2023 年累计治理侵蚀沟 1635 条、566.6 公里 , 恢复生产功能耕地面 积 1412.5 亩 , 可增加大豆产能 254 吨 。在机械提档升级上 , 累计更 新气力式和电控式精量点播机 4248 台套、分层施肥机 4611 台、自 走式喷药机 892 台、联合收割机 53172 台 ,各类拖拉机 10 万台 , 大豆综合农业机械化率达到 99.97% 。在操作水平提升上 ,在播前进 行技术培训 ,做到“ 人人懂标准 ”; 在作业前严格机械调整 , 各项参 数达标后方可作业 ;在作业中 , 坚持“ 驾驶员自查、种植户检查、农 场抽查 ”三级验收 ,保证作业质量达标。
( 二 )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
提升良种繁育能力 , 印发 2024 年集团农作物主栽品种推荐目 录 ,分积温带推荐大豆优良品种 94 个 ; 推进 3 个大豆制种大县建 设 ,集团制种面积达到 35 万亩 ,年繁育良种 6.6 万吨 , 大豆良种基 本实现全覆盖 。 坚持模式化栽培 , 主推大豆宽台匀密栽培技术 , 2024 年推广面积 1114.5 万亩 , 较上年增加 103 万亩 。 集成应用精 量播种、种子精选包衣、健身 防病促早熟等 20 项高产高效技术及 模式 。根据不同品种 ,有针对性地开展配套技术试验示范 ,按照技 术模式“ 大统一、小调整 ”, 对密度、施肥等技术措施进行科学调 整 , 实现农艺措施与品种的高度契合 。 坚持高标准田管 ,全面积应 用“ 一松三趟三防四促 ”管理模式 , 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6700 万亩次 , 累计喷施叶面肥 3574 万亩次 , 其中实施“ 一喷多促 ” 项目 940 万亩 。
(三)坚持良制增效
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, 以规模化经营为方向 , 以家庭农场为基 础 ,优化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,形成了规模 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的生产优势 。 坚持标准化管理 , 坚持农业农机两个“ 六统一 ”, 实现了统一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机作业 , 有效提升 了全面积、全环节的农业标准化 ,促进了均衡增产 。 推进“ 双控 一 服务 ”,农业投入品坚持目录准入、统一供应 ,有效保证了质量和货 源 ;在使用过程中 , 做到因时、因地、因作物制宜 , 确保技术到位率 在 95% 以上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