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· 农业农村部农垦局——农垦情况29期



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 ( 以下简称“ 龙亢农场公  ”)是安徽省农垦集团( 以下简称“ 集团 ”) 全资子企业 , 1959  10 月建场 ,耕地 2.6 万亩 ,是集统一种植经营、农产品加 工、商贸服 务、一二三产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 ,先后被确立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、财政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单位、安徽省现代  农业产业园 区等  近年来 , 龙亢农场公司紧紧围绕集团 强科技、 大基地、全产业链 ”发展战略 , 加速实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  积单产提升行动和 农垦社会化服务 + 地方 ”行动 , 实现了农业增  收、企业增效、示范带动增强 , 积极探索形成 产城融合 , 一体发   ”的垦地合作新路径。

科技支撑 ,示范引领 ,强力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

(一)先行先试 ,统一经营大幅提升粮食单产

2021 年龙亢农场公司实施农业统一经营 , 及时建立符合农业 统一经营模式的管理体系 ,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要素资源 ,全面落实 农业生产技术措施 , 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新发展 2021 年夏收小麦 单产、总产均创历史新高 ,单产达到 543 公斤 ,利润 1870 万元 ;2023 年夏收小麦平均单产 646.51 公斤 ,秋季水稻平均单产 605 公斤 ,利  4049 万元 

(  )科技赋能 , 良种良技带动节本增效

龙亢农场公司与 20 多家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共建 , 集成了 一大 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 , 选育 2 个农作物新品种 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 ,7 个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 , 依托 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中组织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的优势 , 积极向周 边农村复制推广种植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装备 ,推动农场与 乡镇农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 ,进行联合高产创建 , 产业带动 , 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措施 ,推动与农村农业一体化发展 ,加速区域农 业现代化进程  每年还面向农场职  和周边农民开展各类培训 班、观摩会 30 余场次、7000 余人次 , 带动农场周边 40 万亩耕地每 年每亩节本增效 220   周边农村基础设施水平、种植模式和产 量逐年向农场靠齐并实现了大幅提高。

(三)创新经营 , 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

积极探索“ 以场带镇 ”推动周边区域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  化发展的新路径 , 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带动、良种  程带动、城  镇功能带动、产业发展带动、民生  程带动 ,推进产业向园 区集中、 土地向规模集中、人 向城镇集中 , 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、产业  发展体系、城镇建设体系、社会管理服务体系 。本着 政府主导、市  场配置、企业运作、互利互惠、共同发展 ”的原则 , 在尊重人民群众  意愿的基础上 , 与政府共同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   ,通过开  展订单引领(双控一服务),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 , 提高农  业综合效益 ,有效链接带动小农户开展现代化农业种植 , 一方面实  现生产资料集采供应 , 农机集中开展服务 , 降低小农户生产成本 ;  另一方面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 ,提高粮食销售单价 ,提高小农户亩  均效益 ,增加村集体收益 

因地制宜 ,优化服务 ,倾力打造龙亢服务模式

龙亢农场公司通过积极开展 农垦社会化服务 + 地方 ”行动 , 辐射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  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 ,形成了“ 双控一服务 ”模式 , 既保障了农资质量和农产品销 售渠道 ,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 , 实现了农场公司与农户的双   目前龙亢农场公司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 25.3 万亩 , 作业服务 100 万亩次 

(一)建立经营服务关系

整合土地资源 , 由村集体与有意向的农户签订托管服务合同 , 明确托管地块、面积及托管方式等 , 将土地集中连片 , 整村推进整 合到村集体 ;其次组织开展洽谈 , 由乡镇政府组织引导村集体与龙 亢农场公司签订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》, 由乡镇政府作为见证  , 约定种植模式、土地租金、村集体管理费和支付方式 ,建立托管 服务关系 

(  )提供“ 双控一服务 

种植前端通过集采平台集中采购农资 ,价格低于市场批发价 , 向农户提供种植品种、化肥农药等农资 控投入品 ”; 根据约定 ,  市场价基础上订单加价回购农户生产的合格粮食 控产出品 ”;  程为农户提供耕、种、防、收等农机托管服务以及科技推广、病虫测 报、技术指导等 农技服务 ”。

(三)培育新农人模式

把愿意种地、会种地、有种地经验和一定经济实力的农场职 工、农民 ,通过报名、遴选、认定 , 培育为 新农人 ”; 与新农人签订 《农业全程生产合作协议》,新农人负责田地 日 常管理并缴纳风险保证金 , 龙亢农场公司负责地租、农资等费用垫付 , 统一回购农产  ,双方按照比例分成。

联农带农 ,增产增效 ,全力塑造垦地融合发展路径

深入推广 双控一服务 ”农垦社会化服务模式 , 目前 已与徐圩 乡、龙亢镇、河溜镇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框架合同 , 与徐圩乡 5  村签订社会化服务三方协议  徐圩乡梨园村建立 农垦社会化服  +地方行动 ”示范点 1  ,2023 年通过 双控一服 ”模式使小麦 亩均单产达 600 公斤 , 每亩节约成本 90  , 带动农户亩均增收 300  

(一)突出利益衔接 ,激发经济增长动能

据测算 , 龙亢农场社会化服务带动徐圩乡小麦单产亩均增产 100 斤左右 2022 年合作的徐圩乡 三个行政 , 群众增收 870   , 村集体增收 144 万元 2023 年秋 , 与徐圩乡继续扩大合作面  , 小麦合作面积由 3.1 万亩增至 4.77 万亩  为进一步激发村集 体合作积极性 , 采取  次分红或三次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  通过 利益有效衔接 , 实现了农民得增收、集体得实惠、合作企业得发展 的共赢局面 

(  )注重示范带动 ,扩大农技服务范围

通过深入推进 双控一服务 ”模式 , 发挥龙亢农场公司组织  化、规模化优势 , 把现代农业技术、现代管理理念、现代机械装备、 现代贴心服务植入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 , 推广了农场公司先进的种田经验和管理模式 , 为周边农村开展农技普及、农机作业、农资  供应等农业全程化服务 , 推广落实土壤深耕深翻、小麦 一喷    ”、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等重大农技措施  同时在蚌埠经开区、 五河等地建立示范种植区 ,通过良种良法良技配套、农机农艺农服  结合 ,较周边亩均增收 10% 以上 , 在周边农村形成了 农场咋干、 我咋干 ”局面 , 示范带动了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提升 , 有效推进了区  域农业转型升级 ,扛稳粮食安全重任 , 筑牢乡村振兴基石。

(三)推动深度融合 ,创新垦地发展模式

在怀远县委县政府 一场三镇 , 垦地合作 ”的基础上 ,2023  徐圩乡提出 产城融合 , 一体发展 ”的理念 , 全面推动徐圩乡与龙 亢农场公司深度融合发展  其中 , 一产以粮食订单及社会化服务 方式 ,持续扩大双方合作种植面积 ;二产全力谋划龙亢产业园(徐 圩园区),并采取信息共享 , 一体招商模式 , 紧跟龙亢发展的快车  ;三产聚焦乡村文化及旅游产业 , 联合举办梨园村第 四届梨花   与此同时 , 以全域土地整治为契机 ,全面谋划老旧村庄居民整 体搬迁至龙亢农场居住  通过 产城融合 , 一体发展 ”模式的实  ,徐圩乡将与龙亢农场无缝合作 ,共同致力于打造蚌埠市西部增 长极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陕西省农垦集团沙苑农场有限责任公司 ( 以下简称“ 沙苑农  ”) 位于大荔县东南部的黄渭洛三河交界处 , 成立于 1963  9  ,土地面积 5.9 万亩 , 在职职  676  , 陕西省农垦集团下属 的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国有农业企业 , 主要以粮食种 植、特色设施(陆地)蔬菜种植、冷链物流配送业为主  多年来 ,  苑农场上下团结一心、真抓实干 ,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    , 为农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争做 排头兵”,建设示范基地带动周边

沙苑农场及周边黄渭洛河滩区 ,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 特点 ,春冬季干旱少雨 , 夏秋季常出现连阴雨 , 全年雨量不均   对不利因素影响 ,农场坚持强基础、抓管理、重技 , 多措并举保障 粮食稳产高产 

(一)注重农田 建设

为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 , 农场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建  。通过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 , 集中建设农田灌溉渠系设施、田间道路 23 公里 , 兴修抽水站 2 座、蓄水池 5  , 引入渭河、洛 河水 ,经蓄水池沉淀 , 通过 60 余公里纵横交错的渠系和地下管道 输送到全场农田 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 , 配套的田网、渠 网、路网也相继完  , 实现了旱涝保收 , 基本破解了制约农场发展 春冬旱、夏秋涝的农业生产难题 , 形成了高效的农田综合灌排系  ,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

(  )创新科技应用

农场按照“ 因地因苗、分类管理 , 促控结合、综合施策 ”原则 ,  突出抓好肥、水、苗、病虫草四情监测 , 紧盯干旱、低温冷害、阴雨、 大风等主要气象灾害 , 做好预警防控  先后向农场及周边种植户  印发多篇技术文件 ,确保目标更明确 ,措施更到位  一是推广水肥  一体化技术  肥水同施、按需施肥浇水 ,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养分  利用率 , 实现节省人  70% 、节水 30—50% 、节肥料 30% 以上 ,   高作物单产 8—10% 。  是开展病虫草害 联防联治 ”。 按照   清草情、因地制宜、科学防除 ”的原则 , 抓住作物有利时机 , 及时开  展化学除草    同时 , 加强病虫的预报 , 科学制定防治预案 ,    2 座虫情监测站 , 安装 2 台高空杀虫灯、100 个桶形诱捕器进行  物理防虫 

(三)引进优良品种

种子是农业生产的 芯片 ”, 农场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 ,  用推广陕垦大华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 主繁育的华垦麦 23号、华垦麦 7  ( 国审)、华垦麦 818 ( 旱地小麦品种) 以及郑麦 1860、淮麦 33、宁玉 668、德单 123、东单 1331 等优质粮食品种 ,都获 得了丰产丰收 

(四)运用现代装备

小麦播前采用机械化旋地耙地整地 , 播种采用集施肥、播种、 镇压于一体的播种机播种 , 达到了精准化侧深施肥和播种要求。 在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前 , 采用机车和飞防喷施农药 , 提高喷施效  率、保障喷施效果 , 实现联防联治  围绕 土地、技术、种子、机械  四个关键环节 , 采取农机农艺结合、良种良法配套 , 创建高产稳产  “ 吨粮田 ”, 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 2024 年夏收小麦亩产最   630 公斤 ,平均亩产 491.4 公斤 ,保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目标。

聚焦 拓服务”,积极推进 两大行动 

面对自身有限的土地资源 , 沙苑农场党委强化政治意识 ,把推 进粮食规模化生产作为党委的中心任务和 一把手 ”工 程来抓 ,  断提升开拓能力 

(一)坚持开放合作

农场始终恪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 大使命 ,持续推进垦地联合、垦企联合 , 千方百计拓展种粮空间 ,  加粮食播种面积 ,提升粮食产量  一方面 ,在种好农场自有土地基 础上 , 主动与周边黄渭洛河滩区的央企公司、驻地单位、地方政府 深入合作 , 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拓展 , 目前 已保持在 8 万亩以上 , 占到了全集团小麦总面积的 半壁江山 ”。  一方面 , 将优质品种、 先进技术和生产装备、管理措施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生产 ,  引导农村农业生产专业化、标准化和集约化 ,促进农业节本增效、 农民增产增收 ,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。

(  )担当社会责任

农场坚持立足垦区 , 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  一是  与属地政府签订了垦地合作框架协议 , 依托农场组织、技术优势 ,  为农村地区提供农机农技服务 。通过政企协同、垦地合作 ,联合共   吨粮镇 ”、争创“ 吨半粮村 ”。  发挥 龙头 ”带动作用 , 在良  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等方面提供支持  通过派技术人员到农村开  展技术培训 , 推广小麦宽幅沟播、玉米增密度等先进技术 , 实地解  决农民遇到的赤霉病、干热风等棘手的情况 , 帮助农民把技术措施  做到位  三是按照 会员模式 ”, 吸纳农场及周边各类农机和农业  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化服务公司  充分发挥农垦组织化、规模化程  度高和技术力量强、农业机械装备齐全等优势 , 打造 沙苑服务标   ”和“ 沙苑服务品牌 ”。 据初步统计 , 农场服务农民犁地、旋地、 飞防、收割等综合费用与社会价格相比 , 每亩节省 60 多元  通过  努力 , 目前初步形成了服务领域较为全面、服务机制较为高效的农  场社会化服务体系 , 实现了农场 做给农民看、带领农民干、帮着农  民赚 ”的目标 

致力 创模式”,推广联合经营模式

沙苑农场结合自身产业和区域优势 , 全力推进农场设施农业 产业建设提档创效 

(一)提升科技创新基础优势

依托农场自有的资源禀赋 , 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 , 打造 “ 院士  作站 ”, 助力研究成果快速转化 , 实现增产提质增收   场已建成各类现代农业设施 25 万平方米 , 基本形成农业技术交 流、农业成果展示、农业综合观光与农业 5G 数字化于一体的现代 化农业产业园    区引进绿色无公害西红柿种植管理技术 ,  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 , 用牛粪、肉沫、芝麻代替化肥 , 用艾草、胡椒 面熏棚代替农药 ,用比利时雄蜂授粉 , 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
(  )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

依托农场现代化一体园区基础优势 , 与大荔荔金农果蔬专业 合作社进行联合生产 , 引进韩国白萝卜品种 ,采用高垄丸粒气吸精 播、膜下滴灌技术 , 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 ,提高肥料利用率 , 约地 下水资源 , 降低肥料、农药使用量   区现有清洗线 2  , 每条加 工量可达 400  ,每季提供临时性劳动岗位 200  ,每人每季收入 1 万余元   区还带动周边农民种植露天白萝卜、红萝卜上万亩 , 增加临时用  岗位 3 万余个 , 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300 余万元 

(三)延长市场运营环节链条

为了延伸完善产业链条 ,增强市场运营能力 ,农场近年来持续推动陕西农垦安益鲜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做强做优 , 畅通仓储、冷 链、品牌、市场供应体系 ,拓宽果蔬产品销售渠道 , 做大规模、做优 市场、做实效益 , 形成了品牌带动效应 , 实现果蔬产品产供销一体 化发展 ,有效弥补了农场市场短板弱项 , 为促进农场全面发展奠定 了坚实基础